自考00484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(2)
自考生网为考生收集整理了“自考00484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(2)“以供考生们在考试前用复习资料巩固所学到的知识,得到更好地复习效果。
注:由于各省教材每年都有更新、变动,自考复习资料并不一定出于同一自考教材版本,但考生们仍可参考使用。
更多可查看“自考00484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”栏目。
点击查看:更多00484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及答案
自考00484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(2)
第二章:
1: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:1)、运动参与目标2)、运动技能目标3)、身体健康目标
4)、心理健康目标5)、社会适应目标
2: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:
1)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,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,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2)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,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,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。
3)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,帮助学生学会学习。
4)激发运动兴趣,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,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。
3: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:1)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。2)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。
3)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求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。
4)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。
5)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。
4: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
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、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。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(早锻炼)、课间操(课间活动)、群众性体育锻炼、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,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、郊游、夏(冬)令营等形式的体育活动。
第三章:
1:体育课程的含义:1)课程是一种行动计划;它包括达到设定目标或目的的策略。
2)课程是“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取的所有经验”;
3)课程即研究领域;
概括来看:课程是指在学校指导下,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,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。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。
2:体育课程概念:是指在学校指导下,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,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和经验。这种相互适应的结构化的教育活动的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就是课程。
3:课程性质: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性质是以“技艺性”为主,“情意性”、“自然性”、“人文性”四性兼备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。
技艺——求异思维,多种风格;(反映技艺性的特点-----身体练习)
情意——发展人的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;(反映情意性的特点---非智力因素的发展)
自然——遵循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;(反映自然性的特点---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)
人文——赋予课程以人文精神,增强人的社会适应性(反映人文性的特点---个体的社会适应)
4: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:
•反映“技艺性”的特点——身体练习
•反映“情意性”的特点——非智力因素的发展
•反映“自然性”的特点——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
•反映“人文性”的特点——个体的社会适应
5:体育课程的功能
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:1)、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;
2)、提高学生体能、机能和适应能力;
3)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(知识、技能)和非智力因素的(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)发展;
4)、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——社会适应
体育课程的延伸功能;包括政治功能、经济功能等。
6: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
一)、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
1、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:人体承受运动负荷时,体内异化作用加强,能量储备下降;休息和调整时体内同化作用加强,能量储备上升;进一步调整和休息时,体内的能量会超过原来水平。
我们把这个状态看做为:工作阶段——相对恢复阶段——超量恢复阶段
2、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: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是有机体在进行身体练习时,在开始阶段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上升,然后达到最高水平并保持一定时间,最后由于疲劳的出现,机体能力逐渐下降,形成一个上升——稳定——下降的规律。这就是体育课结构的依据
二)、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(重点)
1、身体认知——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:即任何动作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的,每个阶段皆表现出不同的动作特点。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:
(1)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:
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费力、紧张、不协调,缺乏控制力,伴随有多余的动作。从生理上来讲,该阶段处于泛化阶段,神经联系还未拓通,肌肉感觉不准确。从心理上来讲,该几对主要是靠视觉来感知各种动作,范围小且不完善。
(2)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:
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步协调、准确、连贯,但不熟练,不巩固,遇到干扰时动作易变形。从生理上来讲,该阶段兴奋过程逐渐集中,处于分化阶段,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。从心理上来讲,该阶段运动分析器起主要作用,肌肉感觉准确,注意逐渐扩大到整个动作。
(3)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:
该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、熟练,轻快、运用自如。从生理上来讲该阶段大脑皮层兴奋高度集中,内抑制相当牢固,形成了巩固的动力定型,达到了自动化程度。从心理上来讲该阶段肌肉感觉更加精确、清晰,注意了集中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的条件上。
上述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,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不同的。
在体育教学中遵循这一规律,是为了使学生最快、最好地掌握动作。
2、体育课程对促进非智力因素的特定作用:学校体育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,作为体育课程,关键在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,并强调学生思维、情感和行为整合的必要性。
三)、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
四)、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
五)、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
以上“自考00484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(2)”由自考生网收集、提供。更多自考专升本复习资料可查看我办“自考复习资料”栏目。